10月10日,2021“相约北京”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顺利落幕,圆满完成冬奥系列测试赛的第一站任务。未来两个多月,多项国际测试赛、国内测试活动和国际训练周将在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地相继安排开展。奥林匹克运动已全面进入“北京时间”。
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,中国联通冬奥筹备工作也进入了全力冲刺阶段,冬奥网络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把握住每次大型测试赛,实战中检验磨练团队、技术、工作流程,保障冬奥测试赛期间网络平稳运行,精彩呈现智慧冬奥创新业务。
集结号吹响 最快的网络保障最快的冰
在刚刚结束测试赛事的“冰丝带”,有一群来的最早、走的最晚的人:他们每天早上7点就要到场开始设备巡检,直到晚上8点所有人员撤离之后还要再进行晚间设备巡检——这就是中国联通国家速滑馆通信保障团队。为保障此次比赛,该团队17人出色完成了5G信号覆盖、专线开通等通信保障和网络支撑,在保障中及时响应临时赛事要求,解决视频回放系统的信号传输问题,为媒体在多场馆应用远程采访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撑,在混采区及媒体工作间等重点区域提供5G、WiFi等互联网接入……“冰丝带”的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.5℃以内,保证了以0.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,被誉为“最快的冰”。中国联通通信保障团队则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庄重承诺——用最快的网络保障最快的冰。
这支团队的故事,是中国联通服务保障冬奥测试活动的一个缩影。为了更好地迎接冬奥测试赛,中国联通提前吹响“集结号”,安排场馆方案编制、网络建设部署、运行保障搭建、智慧冬奥推进和测试活动准备等工作,建立完善的网络运营保障体系,成立集团冬奥保障指挥中心,完成冬奥大网保障方案,打通与TTOC(现场通信运行中心)工作接口与流程,以点带面,全面部署保障方案,力争打赢每一场战役。
运行保障团队作为冬奥网络保障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,是服务好冬奥和大众的基石,中国联通目前已到位保障人员1300余人,共组织运行保障培训19期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,面对各国人员来京参赛的情况下,大家克服困难,废寝忘食地奋战在网络保障的最前线,以通信人的匠心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,描绘着中国联通冬奥一线工作的最美画作。
与此同时,中国联通全面服务冬奥组委多维度工作体系,构建智慧指挥调度系统,以最高规格系统测试和多方优化,9月底前即确保平台满足开放公网条件,更新了最新平台版本,及时有效地落实了北京冬奥组委部署要求。该平台为冬奥组委提供了公网对讲终端及专属APP,支持冬奥组委跨越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地赛区的跨域通话及可视需求,具有部署简便、价格优惠、不受距离限制等优点,全面支撑冬奥组委运行保障团队、志愿者管理、场馆运营、医疗救援等场景服务,为冬奥赛事贡献联通力量。
黑科技亮相 智慧应用闪耀测试赛场
“冰丝带”赛事期间,在现场运动员紧张刺激的表现之外,还有一项黑科技吸引了众人目光——赛后的采访环节,记者和运动员分处不同的楼层和区域,各自面对一块电视屏幕,通过5G信号的传输完成对运动员的赛后采访——这样的“云采访”让记者和运动员双方即便不在同个空间,也能够最大程度实现“面对面”对话。
这就是中国联通提供的无人混合采访技术,该技术首次亮相国际赛事,面对国际运动员提供云转播服务,在响应疫情防控状态下赛事领域工作特殊需求的同时,发挥远程无人混合采访系统利用5G网络的高速率、低延时等突出特点,高效保证运动员和记者之间的采访达到实时传输。
中国联通基于5G、专网、MEC等网络技术,提出智慧观赛、办赛、参赛三大场景智慧冬奥解决方案,多项创新业务正陆续亮相测试赛中。智慧观赛应用中,通过为场馆提供媒体专网设施,实现对场内外用户的精准区隔,满足用户对时延要求较高的服务。用户进入场馆后,通过国家速滑馆APP或微信小程序,就可访问MEC平台上的应用,可获得自由视角360度观赛、8K+VR包厢服务、低时延视角定制等极致观赛体验,还可享受多种赛场互动服务。这次测试赛上首度推出的现场低时延视角定制服务,实现了比赛现场与观众现场手机之间600ms的时延效果,观众在赛场内可实时观看到不同角度的比赛实况,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奥运瞬间,让用户享受无与伦比的观赛体验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历经一次次测试演练的检验,北京冬奥会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。中国联通组建的冬奥网络保障力量,均已枕戈待旦,正有重点、有计划、有批次的集结、就位。现在,已经到了全力冲刺的时刻,中国联通必将全力以赴,助力打造一届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冬奥盛会。